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提高演講人的自信心,有助發(fā)言人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用到演講稿的地方越來越多,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各種各樣的電子產(chǎn)品不斷地進入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已逐漸侵占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分不清到底是人控制手機,還是手機控制人了。人與手機的親密度有甚于人與人的親密度。前段時間都流行問“時間都去哪了”,其實,我們的時間大多都花在手機上了。因此必要的時候,少玩手機少上網(wǎng),做個真實的自己很重要。
就拿我身邊來說吧,每天吃了晚飯,大家都習慣聚集到樓下乘涼。十幾號人聚在一起,以前都是圍繞日常里的瑣事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勺罱看味紩袔讉人在低頭默默地玩手機,沒有任何交流,即便交流也是有一句沒一句地應付著,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大家交談的話題也都改成圍繞著網(wǎng)絡上的事情展開,“某某官員又跳樓了”“哪個書記又被抓了”……討論越來越表面沒有質感了,冷冷清清的,很難再出現(xiàn)為討論一個話題進入白熱化的'狀態(tài)。
其實不僅僅是我身邊的人,大街上,公交車上,公園里,辦公室內,電梯中,飯桌上……在我們身邊,總會看到一些低頭族。前幾年老人們還會埋怨年輕人老是玩手機,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老人也帶著一份強烈的求知欲當起了低頭族,他們對新鮮事物的迷戀,比起年輕人來,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據(jù)統(tǒng)計,截止20xx年底,中國有網(wǎng)民6.5億人,其中手機移動網(wǎng)民5.6億,占在網(wǎng)民數(shù)量的0.86個百分比。人們熱衷于用移動終端上網(wǎng)已遠遠超過pc終端。對手機的瘋狂依賴程度達到空前的狀態(tài)。不見手機就就急躁不安;信息沒被回復就頓生挫敗感;有事沒事就愛刷新網(wǎng)友動態(tài);睡覺前后不看手機就覺得像缺了什么;網(wǎng)絡一不通就渾身不自在……手機已像毒品似的控制著我們的情緒,侵占著我們原本用來工作,學習,休息的時間。
為什么這么多人沉迷手機,記得手機開發(fā)最初的功能只是打電話,發(fā)短息。那時人們并沒有像現(xiàn)在這么依賴手機,畢竟電話打多了,暴漲的話費還是讓人頭痛?呻S著手機功能的不斷擴展,qq,微信,微博,影視,游戲,商城等一系列軟件和網(wǎng)站的嵌入,手機不僅用來打電話,發(fā)短信,還可以社交,網(wǎng)購,看新聞,追劇,玩游戲等,承擔著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個角色。不但給我們信息和情感交流帶來便利,也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對手機的依賴也就越來越嚴重了。甚至有的人由于種.種壓力和不順心,而把手機當做唯一的“生活伴侶”,把自己鎖在虛擬網(wǎng)絡中以求藉慰。
其實,心情不佳,躲到手機里,只會適得其反。網(wǎng)絡上的感情再好,終究也是千里之外,你始終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你。網(wǎng)絡上的東西很多都是經(jīng)過美化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隱藏自己不好的一面,只呈現(xiàn)自己最美好最幸福的一面,你如果觀看別人的幸福越多,你就越會覺得自慚形穢,沉郁壓抑。你在手機上消磨的時間越多,耽擱了本該要處理的事情,你就會更加焦躁不安。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放下手機,多看些正能量的書籍,給自己充點能量;多放點心思,處理好自己棘手的事情;多關心自己身邊的人,把人際關系搞好。這樣,你就快樂起來了。畢竟我們是社會中人,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員。此外,也不必妄自菲薄,一味羨慕。幸福要自己經(jīng)營和感悟,只要學會懷著感恩的心,用心甘情愿的態(tài)度,過好隨遇而安的生活,日子也就過得踏實了。
我們玩手機應該有個尺度,太過于沉迷手機確實不好,對眼睛,頸椎,心理,人際關系,親子關系等都有很大影響,這方面新聞多有報道,比如某某人通宵玩手機以致眼角膜脫落;某某人邊充電邊玩手機以致手機爆炸;某某群體見面扭捏不語,或寥寥數(shù)語,可在網(wǎng)絡上卻滔滔不絕;某某父母熱衷于手機,冷落了小孩,小孩稍有不安分,就暴跳如雷痛打小孩……這類例子多之又多。對手機的瘋狂依賴其實已是我們這個時代普遍心理疾病,已嚴重地危害到我們甚至他人的身心健康,成為人與人面對面相處交流的一道鴻溝。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放下指尖世界,重拾真實關懷。做真實的自己,努力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好,人畢竟不是被機器掌控的,而是我們要掌控機器,大家一起加油吧!
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2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這句話道出了多少人對"手機低頭族"的無奈。我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把視線集中在手中發(fā)亮的屏幕上,在公交車上、在電梯里、在餐桌上、在工作會議中,就連走路都低著頭。手指在觸屏上來回滑動,兩耳不聞周邊事,一心埋首顧手機。沉浸在掌中世界的你可知,錯過了身邊多少風景,冷落了多少愛你、關心你的人?更遑論,失去了讓大腦獨立思考的機會,錯過了其他更美好的生活。
是時候,讓手機歇歇了。
放下手機,抬起頭來,用眼睛去欣賞屏幕外的風景。每天醒來,眼睛還未睜開,"低頭族們"的第一件事就是摸索手機,關切朋友圈新動態(tài),"依依不舍"直至上班。一天之計在于晨,這美好的早晨,其實你可以這樣做:清晨醒來,推開窗戶,傾聽窗外鳥兒清脆的叫聲;到歸讀公園,去欣賞晨霧繚繞,旭日東升的美景;感受清潔工人在馬路上揮灑汗水,*嚴格執(zhí)勤,鶴發(fā)老爺爺牽著老奶奶的手小心翼翼過馬路……這些都不是冰冷的虛擬世界,而是實實在在,你能用眼看到,用耳朵聽到,用心感受到的身邊的美好點滴。
關掉屏幕,抬起頭來,用行動去珍惜眼前的人。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分散在各地的兒女都回來了,勤勞的父母做了一大桌的好菜,兒女們不是先好好品嘗父母的手藝,而是紛紛拿起手機狂拍,上傳到朋友圈寫著:爸爸媽媽辛苦了,好多好吃的呀,好幸福!然后邊吃邊玩手機;一對小夫妻帶著蹣跚學步的孩子在公園玩,拿著手機對著孩子連拍,生怕鏡頭漏下孩子成長的瞬間;多年不見的朋友,聚在一起,抱著手機,交換了手機號、微信號,然后就各顧各忙低頭,對手機那邊的陌生人牽掛遠遠多于對眼前人的.牽掛。兒女們,看到了父母額頭的汗珠嗎?你們覺得他們辛苦,有沒有親口對他們說一聲辛苦了?年輕的小夫妻,你們用鏡頭記錄了孩子的成長,但有沒有參與到他的成長過程中去,有沒有教他認識花草樹木,去感受大自然的蟲鳴鳥叫,去鼓勵摔倒的孩子勇敢地爬起來呢?朋友聚會,手機里的喧嘩和現(xiàn)實世界的沉默,反差太大。我們將親人、朋友,晾在了一邊,孰不知,有緣才能相聚,消逝的時光永遠不會再回來,父母漸漸老去,孩子一天天長大,朋友總要別離,而手機永遠在那里,孰輕孰重,已有答案。
停止刷屏,放棄依賴,讓大腦有獨立的思考空間;ヂ(lián)網(wǎng)時代人們越來越依賴百度,寫文章、寫論文先打開電腦,直接復制粘貼就搞定了一篇文章,很少有獨自思考創(chuàng)作的痕跡。以前沒有手機、電腦,但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靠自己的觀察、傾聽和思考,寫出了多少流芳千古的文章。讓我們嘗試放下手機,動動腦子,用自己的觀察,去傾聽,去記錄下思考的成果,那樣的我們或許會寫出更加充實,更加有底氣有思想的文章。
人與人的溝通,靠的不是工具,而是心靈。和諧真誠的友誼和愛需要放下手機,走出屏幕,在現(xiàn)實社會中去構建。放下手機,擁抱生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再也不會因為手機的存在而隔著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王錚亮的《最遠的距離》還在耳邊回放:“以為最遠的距離是失去她的消息,以為最近的關系是彼此發(fā)著信息……放下手機讓愛回到生活的軌跡”,歌詞雖樸實無華卻句句直入人心。手機在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正步步霸占著我們的生活,有網(wǎng)友調侃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在玩手機。
身處信息時代,科技飛速發(fā)展,手機愈發(fā)普遍,現(xiàn)在的我們,幾乎人手一個智能手機,它已經(jīng)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知不覺間,我們埋頭看手機的時間無限延長,這塊并不大的'四方“天地”,似有巨大的魔力一般,使我們的視線無法離開…
我們沉迷于此,無暇再去關注我們身邊的那些美好。面對滿天的星星,我們選擇做低頭族;為了不被潮流甩在身后,我們成為手機黨。手機究竟是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還是將我們隔絕在手機中的虛擬世界?這確實是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的問題。手機帶著方便聯(lián)絡的初衷進入我們的生活,可現(xiàn)在的我們卻對身邊熟識的人視而不見。
我們深陷其中,心甘情愿地跳入手機為我們挖的的陷阱;氐郊遥改感δ樝嘤,我們卻冷淡回應,心思幾乎全部放在手機上面,“年味”不再像以前那么濃厚,春晚不再有以前的意義,似乎它的唯一看點便是網(wǎng)上的“吐槽”。家人間少了交流,有的父母只能在孩子發(fā)布在網(wǎng)上的“動態(tài)”中了解他的心情,這不禁讓人感到可悲。假期里,好久不見的朋友難得相聚,卻都在忙著低頭把玩手機,忙著刷空間、刷微博,平時網(wǎng)上聊天親密無間,真正四目相對卻無話可說,曾經(jīng)的好友變得格外陌生。即使相對無言,分開時也不忘各自拍照,作為發(fā)朋友圈的資源,照片上的笑臉清晰可見,可朋友間的情誼卻愈發(fā)模糊。
我們變得冷漠,老人摔倒了沒人主動去扶,只有一群拍照圍觀的路人;我們變得懶惰,不再愿意花時間看完一本厚厚的書,只肯將精力放在虛擬的游戲上;我們變得遲鈍,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越來越頻繁,只能依賴于手機的輸入法……
不禁想問一句,我們都怎么了?
是時候下決心了。放下手機,多和父母聊聊生活中的趣事,聊聊經(jīng)歷的那些酸甜苦辣;放下手機,真誠地給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要知道友誼得來不易;放下手機,抬頭望望頭頂?shù)倪@片天,好好看看這世界。
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網(wǎng)上盛傳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身邊,你卻在低頭玩手機”。 我記得好萊塢動畫大片《機器人總動員》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時人們的生活:那時的人類文明高度發(fā)達,但由于過度依賴智能設備,人們都變成四體不勤的大胖子,每時每刻面對的只有一個支在他們眼前的電腦屏幕。除了和屏幕對話,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其他人交流,甚至離開屏幕就幾乎無法生存……他們就是傳說中的“低頭族”。
“低頭族”形成于智能手機普及之時。智能手機的多功能性導致更多的人把視線集中在手中發(fā)亮的方寸屏幕上,低著頭,手指在觸摸屏上來回滑動,對身邊的'一切漠不關心。于是,我們在地鐵里、在公交車上、在課堂上、在餐桌上、在排隊時,都可以看到一些人低著頭玩手機,甚至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司機右手駕車、左手玩手機的驚險動作。但就在“低頭族”低頭的那一剎那,很多的錯過如影隨形。因為你并非本意的冷落,對愛你關心你的人畫地為牢,因此錯過了親情、錯過了友情。因為你的專心致志心無旁騖,使得你對身邊的世界無動于衷。
顧城有一首詩《遠和近》,我記得很是清楚: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我時很近。詩歌很短,但表達出了人和人之間以鄰為壑的現(xiàn)實狀況。只是現(xiàn)在,看得不是云,而是虛擬的世界。兩者相比,現(xiàn)在的“低頭玩”比詩里的“抬頭看”更令人難以接受。前者給人的距離遠遠超過了后者,而且前者所導致的后果也遠甚于后者。 “低頭族”將親人、朋友、同學等晾在了一邊,錯過了親情、錯過了友情。同時,他們也錯過了屏幕外的風景。屏幕外的風景再美,他們也難得去看,難得去聽。網(wǎng)上有一首詩:”兩耳不聽窗外事,一心百度品佳文;兩眼不看眼前景,一心搜狗賞美圖”。古語有云:“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留心就是要我們多觀察、多傾聽。如果一味地借助搜索引擎,那么我們就會與更多的風景擦身而過。
面對“低頭”的種.種錯過,我們應該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多參加積極有意義的課外實踐活動,多觀察身邊的人和物,多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多與親人、朋友、同學交流,戒掉手機癮。要知道虛擬世界再怎么精彩,也無法代替現(xiàn)實社會的真正美好。人與人之間的心的距離,還得靠我們走下屏幕。被窩很舒服起床困難,那就放下手機早點睡。書堆得多不知看哪本,那就拿起最經(jīng)典的。說走就走的旅行下不了決心,那就先學會欣賞身邊美景。如果不曾開始,永遠不會抵達。別忘了答應自己的事,別忘記想去的地方。
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躺在床上玩手機”這個場景對很多人來說極其熟悉,自從智能手機普及后,睡前刷微博、看資訊,第二天睜眼第一件事還是看手機。借用孫思邈的養(yǎng)生觀:懶事亦稱“癮”,我們可以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癮。對此, 英國科學家也指出,這種手機心理依賴,也是一種網(wǎng)癮。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國際照明研究中心(LRC)“光與健康”項目帶頭人馬里亞納·費格羅教授介紹,晚上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會發(fā)光的電子產(chǎn)品,會使睡眠發(fā)動機的褪黑激素減少22%。
影響不止如此,長此以往形成了心理依賴,和網(wǎng)癮、煙癮的本質差不多,一晚上不玩手機,就會感到焦慮煩躁、總是提心吊膽地害怕錯過電話或信息。同時也會危害到眼睛、頸椎和腰椎的健康。
“這是一種心理缺乏安全感的體現(xiàn),要靠手機提供的信息來達到價值感的認同,依賴手機中存在的社交網(wǎng)絡。”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心理治療師彭旭醫(yī)生這樣解釋,如不用手機產(chǎn)生了上述的難以控制的“戒斷反應”,心理時常處于糾結狀態(tài),不妨就像戒煙一樣,戒掉這個習慣。
彭醫(yī)生建議,不妨把玩手機的.時間提前到睡前兩小時,告訴自己手機、電腦、電視一天只能選一個,玩完了將大腦騰空幾分鐘,發(fā)呆后就可以踏踏實實地睡覺了。
戒掉任何的“癮癥”都是需要強有力的克制力的,戒手機也一樣。如躺在床上實在管不住去拿手機的手,那么就把手機放得遠遠的。當如此做法做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現(xiàn),睡前不看手機,沒有時時刷微博,生活也沒有缺少什么。
【放下手機主題的演講稿】相關文章:
放下手機的演講稿 手機的主題演講稿09-15
關于放下的人生感悟句子02-26
學會放下的演講稿范文06-28
手機的問候語01-31
手機保證書08-07
手機促銷策劃方案10-08
手機廣告語02-18
手機銷售的實習報告01-06
銷售手機實習報告07-22